犬吻蝠
犬吻蝠,也叫皱唇蝠,是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蝙蝠品种,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多以飞蛾、甲虫等昆虫为食。犬吻蝠也是非常可怕的一种蝙蝠,据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一种名为“安哥拉犬吻蝠”的蝙蝠可能是引发非洲埃博拉疫情的元凶,此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分子医学》杂志上。
菊头蝠
菊头蝠,因嘴脸部特殊复杂的叶状突起而显著有别于其它类蝙蝠,它们一般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群栖且居岩洞,常与其他种菊头蝠和蹄蝠共处一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菊头蝠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蝙蝠之一,是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许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研究人员还从中华菊头蝠身上成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
褐山蝠
褐山蝠,也叫夜蝠、山蝠,是一种蝙蝠科山蝠属的中型蝙蝠,它们白天成群居于树洞或废旧的房子缝隙里,夜间外出在树林里穿梭捕食飞虫,有时也出没于村庄附近,喜食蔬果、蚊虫。褐山蝠自身携带狂犬病毒,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蝙蝠,所以应尽量远离这类蝙蝠,只要不接触就对人无害。
狐蝠
狐蝠,也叫果蝠、大蝙蝠,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而得名。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日间成群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觅食野果、花蕊,对果园危害极大。据研究表明,狐蝠自身携带多种病毒,像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都与狐蝠脱不了干系,说狐蝠是最毒的蝙蝠一点也不为过。
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是名副其实的以血为食的类群,每头蝙蝠每晚吸血量超过其体重的50%,一只34克的吸血蝠,每晚大概吸血18克。由于吸血蝠唾液中的抗凝血剂,能使血液减速凝固而吸血相当顺利。除了大量吸血外,它们身上还携带致命的狂犬病毒,人被这种蝙蝠咬一口后患狂犬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被猫狗咬过之后的患病率,是非常可怕的蝙蝠种群。
叶鼻蝠
叶鼻蝠是叶口蝠科蝠属动物,体黑棕色或黄棕色,腹面较淡,因长着叶子形状的鼻子而得名,主要栖息于中低海拔洞穴、人工建筑物或桥梁,以蚊虫、飞蛾等昆虫为食。与大多数蝙蝠一样,叶鼻蝠自身携带大量的病毒,有研究人员从肯尼亚的康默森叶鼻蝠体内分离出一种希莫尼蝙蝠病毒,这种病毒是丽沙病毒的一种,也就是常说的狂犬病。
棕蝠
棕蝠是蝙蝠科鼠耳蝠属和棕蝠属动物的统称,分布遍及世界,除人类外,棕蝠可能是分布最广的陆栖哺乳类。棕蝠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惊人的20个小时,清醒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只在夜间活动。棕蝠身上同样携带大量的病毒,在2011年研究人员从南非祖鲁棕蝠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一种祖鲁棕蝠冠状病毒,此病毒可能是已知冠状病毒中与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关系最为接近者。